古法黑釉技艺(陶艺)
发布时间:2020-06-28 08:20:00| 作者:
黑釉是古代瓷器釉色之一,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。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、钴、铜、铬等氧化着色剂。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。就黑釉品种而言,可分为一般黑釉和花色黑釉两大类。油滴和兔毫就属于花色黑釉。
见初以山西本土材料为基,进行油滴釉,草木灰釉,黑油窑变,琉璃釉,绞釉,绞胎瓷等一系列古法制瓷技术的恢复和创新。
我国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,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,用紫金土配制黑釉,釉面光泽,色黑如漆。东汉、东晋等早期黑釉属石灰釉唐代以后,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。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、晚期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。唐代黑釉较为盛行,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。明、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,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,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。 主要价值和影响:中国历来以瓷器为人所知。”China”也由瓷器而来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迫切,瓷器文化重新被人们所认识。
黑釉承载了我国历史的悠久与中华陶瓷文化的厚重感。恢复和创新黑釉,是必然要做的事。我国古代黑釉对其技艺的保护、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对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,促进我国对外交流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